来源:LegalMVP;作者:郡主CoCo
一、力排众议凑钱读大学,农活太辛苦,去洗车店打工都是奢侈的幸福
我出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广西的一个农村,因为考上了北京的985学校,我成为了全村的骄傲。 靠着国家助学贷款和全家族亲戚的支持上了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当法官,在法院工作8年后,我瞒着家人辞职了。 做律师没两年就遇到了疫情,今年很难,我在努力找到我的解决办法。 从泥水中走来,一步步蹚出一条路,这是我过去三十余年的人生路。 至于今后,或坎坷,或通畅,但我相信,这一定是一条越走越宽的路。
初中毕业,我面临着学校和方向的选择,是读高中考大学还是读中专上师范? 上高中、上大学意味着给家庭的经济负担会很重,而读中专上师范过几年就能工作回报家庭,要么进国营厂当个流线工,要么回乡当个教书匠。左邻右舍也都说考个中专或者师范,毕业去做小学老师或者进工厂做个工人就挺好的了。 但我的爷爷力排众议,坚持让我去读高中。他说,“你一定要上高中,你一定要考大学,这是你这个农民的儿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想做生意发财,是不可能的,哪里来的本钱”。 我的爷爷没读过多少书,解放前,读过一点私塾,见过一些世面,他知道底层人民只能靠读书改变命运。在爷爷的支持下,我去读了高中,而当年很多成绩比我好、天资禀赋远胜于我的同学去读了中专、师范,现在人生境遇已完全不同。 记得前两年,微信圈里就有一篇纪实文学,专门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专师范生,进行过深度报道,系统分析,广为人诵,对此我也感同身受,文章里一个个灵活的案例,其人物形象、叙事风格、人生命运等等,简直与我当年的那些初中同学一模一样,令人不胜唏嘘。 第一年高考,我虽然过了当地的一本线,由于对志愿填报不甚知之,考上的却是湛江的一个二本学校,但就这样,在当时,其实也可以算是光耀先祖的大好事,但是,又是爷爷再一次力排众议,说读一个二本大学,将来不好就业,读来无用,复读,考个重点大学。 可我的爸爸却迟疑了,一怕我明年发挥失常,榜上无名;二怕我从此再无上大学的机会,弱小的肩膀,那堪苦劳,两难之时,时常失声呜咽。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通过艰苦努力,我不负众望考上中央民族大学,一时风光无二。然,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去北京上大学的费用太贵了,我家负担不起,爷爷召集了全家族的亲戚,一家凑一点,凑够了钱加上国家助学贷款,我才得以去北京读大学。 人生方向的选择真的很重要,可以说,完全是爷爷的远见与睿智,才造就了今天的我,每次都是他在我人生最重要的关口,为我选择和决定了极有远见与正确的方向。其虽为老朽,但不凡的决策能力,全族人莫不心服口服。 每年七八月份是农村最忙的时候,我家有二十多亩地,只有我爸妈两个劳动力,他们两个人要靠纯手工收完这二十几亩地。因此每年的七八月我都要回家帮爸妈干农活,晒得又黑又瘦,回学校同学都认不出我。 有一年暑假,我觉得我不能老是回老家种地,一直种地会限制我的眼界。于是那年暑假,对,就是大三暑假的那年,我狠下心没有回家,留在了北京去洗车店做了暑假工,顺带复习法考。 我还清晰的记得那家洗车店,叫月福,北京最大的连锁洗车店。洗车店的工作对我来说并不辛苦,甚至可以说是舒服,跟种地相比,洗车不用日晒雨淋,身上也干干净净。 但转念一想,此刻我的父母正顶着七八月的烈日在田地里劳作,上一秒还骄阳烈日,酷热难耐,下一秒就会风起云涌,乌压压一片,下起瓢泼大雨,泥水瞬间沾满全身。 肉体上的轻松与内心的自责,折磨着我,我内心特别内疚与煎熬。我知道,我是打着暑假工的名义在偷懒,考司法考试和打暑假工不过是我逃避繁重农活苦力劳动冠冕堂皇的理由。 因此,在北京读书的七年,我只做过那一次暑假工。
二、回家乡做了8年法官,我瞒着家人悄悄辞职了
从我读书的时候,我就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很明确,我很坚定的知道自己肯定是会回广西的,因为我知道以我的家庭出身和学历背景,在北京是没有竞争优势的。不过因为北京的公务员考试比较早,我也去尝试了一下,我记得是昌平法院,还进入了面试环节,但最终成绩不甚理想,被刷了。 选择做法官主要是考虑到我的家庭没资源、没背景,去做律师的话,没有案源就会很艰难,生活压力会很大。而进入体制是一个可以积累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的极好的方式,只有积攒好人脉资源,我未来才有资历到社会上打拼。
于是,我考入了广西的基层法院,从书记员一步一步成长为法官。 当时带我的庭长,是广西唯一一个获得过全国优秀法官的领导,她会放手让我们去审各种各样的案件,也会给予我很多指导和训练,正因如此,我的业务水平才得以有飞速的提升。 真正进入实务领域之后,我才体会到现实生活与法律理论的差距有多远,我才理解到为什么立案难、超审限结案,这些书本上既简单又理想的知识与状态在实践中却是律师们最痛苦的环节。 案多人少,大量案件涌入法院,常年居高不下,问题由来已久,事关社会治理的宏大命题,本文无力评述。我们就进行简单的推演,假设一个法官一年能接200个案件,正常情况下那就有200个庭要开(除非撤诉),一年法定工作日200余天,那么,就要每天都开庭;如果再除去外出调查、组织庭外调解、现场查看或勘察、接待判后答疑,应对信访汇报,撰写论文案例等等诸多事务,那么,就很难保证有时间及时撰写判决书。 而现在很多基层法官每年承办案件数量四五百件(个案),这么大的工作量,哪里有时间去写判决书,还要每个案件都在六个月之内写完,更不可能了。只有我真正经历了这份工作,我才理解到那些外界难以理解的东西。 经过在法院长期从事审判工作,我的法律文书写作水平有了极大提升。法院审判工作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对于法律文书而言更是如此,它需要经过系统性的训练和撰写判决书的反复历练,一个人是否经历过法院的工作、是否写过判决书,从他写的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证明目录等法律文书的编排、字体、行间距上就能一目了然。 即便如此,在多方考虑下,最终我还是选择从法院离职,瞒着我的父母和爷爷做出了这个选择。 对于父母和爷爷来说,进入体制内,成为公务员,成为国家干部,成为法官,对于我这样底层出身的来说,可以说是很成功圆满了,人生巅峰也不为过。而法官的地位与身份给他们带来的荣誉感也更强,只要我以后能好好干下去不出差错,就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是毕竟他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份工作,也很难站在我的视角上考虑问题。 于我而言,法院的工作累、任务重、压力大我都可以承受,毕竟是曾经吃过苦的人,这些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我入职的是基层法院,基层法院是副处长级编制,换言之我干一辈子至多是副处,但是大概率是很难做到这个位置的,而对于那些正厅级、甚至正部级的大单位而言,可能就是人家的起点。从现实角度而言,在基层法院的仕途算不上很好。 此外,当时我们国家正在搞司法改革,我也设想会不会有朝一日我国也向国外那样,从律师中遴选法官?这样一来,或许二三十年后我还有机会可以回来继续做法官。 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时代,应该有能力去经历不同的人生,一生不应只从事一份职业。
如果说还像上一辈人一样,一辈子只从事一份工作,未免乏味单纯,如同那只可爱的以为天空就是碗口大的小蛙。 既然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机会去多多尝试新的职业领域,何乐而不为呢?
三、去房地产企业做法务,我觉得很吃力,知识经验完全不够用
我的目标一直很明确,从法院离职下一站就是律师。 因此,做法务并不能算作我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它只是我在竞业期之中向律师的过渡,我选择这个岗位作为一种锻炼。 虽然我刚从法院出来,有了案件繁多、工作压力大的体验,但是在房地产公司做法务的工作也依旧不轻松。我在法院的工作类型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是到了房地产公司才发现,社会上的法律知识,其复杂与多面远甚于法院。 房企可能要同时推进几十个项目,而一个项目就会涉及到许多的法律关系及上千份合同,很多合同都是我在法院工作时没有见过的。还有税筹的观念、交易条件的把握和交易的节点,企业的管理、公司法、投资知识等等这些非诉的法律知识,都是我在法院的时候接触不到的。
这些让我感到自己知识非常欠缺,曾经的优越感完全被扫荡。 所以虽然当时只在房企待了十个月,但却是我的非诉法律知识得到爆炸性恶补的时期,我的眼界宽度与思维深度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弥补。 当时正值房地产企业高周转的时代,大家的工作极度饱和,工作压力与快节奏是我从未经历的,常常一直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12点,要保证随叫随到,那段时间恍如隔世,几乎没有私人空间,每天在家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以至于有那种天上方一日,世间已十年的错觉。十个月仿佛过了十年,生命异常充实饱满。 综合考虑之下,我选择了离职。
四、今年做律师太难了,我从“矜持”转变为“主动营销自己”
我出来做律师也快四年了,前几年,包括疫情的前两年,业绩都还不错,但,今年是最难的,因为市场再难有大增量。 做律师以来,我各种案件来者不拒,只要能做的我都做。婚姻、借贷、合同纠纷、交通事故、担保等等,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生活中最多发的案件。由于我入行尚浅,还获取不了更高端更复杂更优质的案件,我只能把自己定位在传统的法律诉讼服务市场中,从最基础的法律服务市场中获取案件。 我曾经一度觉得我是985硕士毕业、做过法官,觉得自己光环多,很有竞争优势,市面上像我们这种条件比较好的律师,别人应该是竞争不过的。 但经过这几年市场对我的毒打,我才意识到竞争优势不当然等于我一定能获得客户的订单。 好比餐饮业常说的那样,卖得最火的,一定不是最好吃的,而是最标准化的;茅台也需要做广告。更何况,像我这样的,其实已经随处可见。市面上,大把中院、高院的资深法官离职,以至东交民巷的,也是拐个弯便可以找到。 法律服务不是刚需服务,市场条件恶化的时候,法律服务的需求会萎缩。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好做,我也好做,所以看不出来问题。但一旦市场恶化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基础客户数量不够。 虽然我有很好的服务能力,但是市场没需求的时候我怎么办?或者是需求有限的时候,我怎么去跟别人竞争,抓住这个需求? 做律师,本质上就是做生意,一个卖自己服务的生意,做生意就要有做生意的头脑和思维。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不能太挑,要攒大量的基础客户。如果我的服务态度不好,拉不下脸或者缺乏狼性,不敏锐地去推销我自己,客户不认识我、找不到我,那我的业务能力再好也不没用,因为人家根本想不起你。 今年我才明白,好的东西,不当然就有市场,关键还在于营销。 疫情之前,我是不注重营销的,但说实话,今年这段时间案源压力还是很大的,我就只能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各种途径去营销自己。 我经常会参加各种同学聚会、校友交流会、本籍商会等等去积攒人脉,积攒人脉本质上就是在获取案源。因为每个人身上都交织着各种社会关系,都是潜在的案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系脉络,我要做的就是在我的关系脉络中刷存在感。如果不刷存在感,别人有需求也不会想到我。我每天晚上,都要把自己今天遇到的人过一遍。哪个可能是我的潜在客户,哪个需要我去跟他互动一下。每天都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不断筛选不断地在积累。因为成功的本质是概率。 以前我接案子,会设置一定的收费底线。今年明显感觉到行情恶化,被市场教训后,我就马上调整思路,接案件几乎不设门槛。因为我发现,设置接案门槛,会把客户都挡在门外,我的客户数量本来就不够,本来找上门的单子就很少了,自己再设置门槛过滤一遍的话,就是自己把自己的市场阉割了。
不管案件大小,重要的是迅速圈住客户,服务好这个客户,这个客户会把我传播出去,扩大我的市场。 从法院辞职到现在做律师,肤浅地从收入层面讲,现在的收入是之前的几倍多,而这也侧面体现了自己能力的成长与知识面的拓展。 在做法官的时候看到的永远是冠冕堂皇的一面,法务接触的面虽然有限,但也能更多地接触到社会上复杂的事实。而律师永远在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面。 可以说,变换职业的过程也是不断拓宽自己认知的过程,触类旁通永远不是一个迂腐的教条。 除了不断精进自己的律师专业技能之外,今年7月份我也取得了仲裁员资格,在一步步地拓展其他法律领域。 未来几年,我也希望能不断尝试法律行业的其他角色,可能是调解员,也可能是律师协会的委员。总之,希望自己能不断填补其他方面的空白,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从法官到法务到律师,虽然是不同的职业,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人生修炼的过程。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五、结语
从出身社会底层,到成为一名律师,一路走来,不能说未曾有过一丝悔不该当初,但是,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 能在当今每一个行业与市场都极度细分、极度饱和、极度充分竞争,靠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牛马精神,活下来的个体,暂且不论功名成败,能一直活着,每天有进步,每年有成长,就已万分精彩,不负少年时。 我始终坚信天道酬勤的理念,也坚信每一段经历自有它独特的风景与收获。 一步步走来,有苦有乐,有得有失。接受自己的短板与不足,亦欣喜自己的收获与成就。幸运的是,我看到了社会的不同面,也探索了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未来,我也将继续走在探索未知的路上,从不同的领域,从更多的维度继续探寻人生的终极意义。 至于具体会怎样,只能慢慢走,静静看。 路不在远方,它就在脚下。